男人为什么变心了却不和你分开?
原标题:男人为什么变心了却不和你分开?真相让你大吃一惊!
“今天我看到一个人搂着一个瘦瘦的姑娘,
两人谈笑风生,
背影很像你,
然后我看了很久,
眼眶红红的,却一滴泪都留不下来”。
一个和男友分分合合许多次的姑娘终于分手了,在微信后台留言求助。
她不明白,为什么谈个恋爱非要这么虐心。
一言不合,男友就玩断联、玩失踪,过一两个星期,又痛哭流涕地突然出现,表示离不开她。
但好不了多久,同样的剧情又会上演,再次失联,再次求和,反反复复却没有进展,拖得她身心俱疲。
直到亲眼看到他出轨,才忍痛分手。
她很困惑,只想弄清楚一个问题:这个男人,到底爱不爱我?
“他爱不爱我”是感情中最高频的问题,但也是最难回答的。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,爱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。
会把亲密关系变成虐心大戏的第一种人,是自我中心型的人。
这类人的爱情逻辑是:我爱你,离不开你,因为你能为我提供一些我所需要的东西。
开头里这位姑娘的男友,每次恳求和好时,都会不断地夸赞她,包容温柔、包容、懂事、贤惠、能干,总而言之,绝对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女人。
而她也的确在努力地做到最好,出得厅堂、入得厨房,满足他的各种需求。
男友从不吝啬对她的夸奖,甚至会在朋友圈里把她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,不断秀恩爱。
但越是这样,她的压力越大。因为男友眼中的她,与她的真实面貌相差甚远。
为了让他满意,她只能不断地付出,不断地“改造”自己。
她总觉得,他们之间缺乏那种令人踏实的温度,无法放松。
与自我中心型的人在一起,很容易感觉到这样的彻骨孤独。
因为,他们不愿意真正“看到”伴侣,只是一味地期待对方做到完美,因为这份“完美”可以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,包括被爱、被尊重、被关注等等。
而当对方表达出需求时,他们常常是视而不见的。
也就是说,他们所爱的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而是被那个人爱着的感觉。
自我中心的情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?
第一种情况,是从小被家人当做焦点、重心,受到了无度的溺爱,导致在接收爱时觉得理所应当,却意识不到爱也是要付出、要双向流动的。
另一种情况,正好相反。很多在孤立状态中长大的人,也容易落入自我中心的陷阱中,满心都是自己,无法与别人形成真实的情感连结。
由于从小就没有机会培养出共情的能力,当他们进入亲密关系之后,就会习惯性地操控伴侣,先给对方订立严苛的标准,要求对方像圣人一样100%做到。
如果对方做不到或者拒绝配合,他们就会用争吵、冷暴力等方式,来逼迫对方“就范”。
在他们眼中,伴侣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件可以拿出去炫耀的物品。
这样的感情,看起来轰轰烈烈,充满戏剧性,却无法给双方带来真正的滋养。
如果你付出了很多,伴侣却完全不领情,还用各种方式来伤害你,你还会九死不悔地继续投入吗?
一个有着健康的自我界限的人,会坚决地说“不”。
但是,这样的感情模式却并不罕见。
有一位学员跟我抱怨:心好累,什么事情都没有依靠。
“他什么都不操心,什么都靠我。”
“为了孩子,两家人都忙晕了,只有他跟没事人似的。”
“我哪像嫁个老公呀,根本就像养个儿子。”
“心好累,什么事情都没有依靠。”
我劝她多给自己一点爱,允许自己休息、放松,她却又睁大眼睛,很认真地反驳:
这怎么行呢,没有我,他一天都活不了。我其实不累,不累。
其实,她不仅包揽一切家务,照顾孩子,还要帮脾气暴躁的老公搞定各种人际关系、职场问题。
所有的心血与付出,换来的却是老公的冷漠与出轨。
会把亲密关系变成虐心大戏的第二种人,就是服务导向型的人。
他们习惯于无休止地付出,并把付出等同于爱。同时,他们还会认为伴侣很弱,急需自己去保护、照顾。
服务导向型的人,忙于满足、讨好对方,却容易否认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。在以“爱”为名义的付出中,一点点变成空心人,失去了自我。
问题是,没有了自我,爱也无处立足。
忽视自我、强迫性付出的状态,常常是因为早年没有得到过应有的“娇惯”,无法心安理得地做个孩子,久而久之,就忘记了自己也需要爱。
就像这位学员,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好,她既要做调停者,又要帮着妈妈一起去照顾自我感觉良好的爸爸。
没有人意识到,她那时还只是个孩子,担不起这么沉重的责任。也没有问过她,你需要什么,你会不会累。
长大之后,“付出=爱”的信念就印刻在了她的心里。她把老公当成偶像来崇拜,当成孩子来宠爱,唯独没有伴侣之间的平等关系。
没有真实连结的关系,都会走向虐心的状态。
分离恐惧型的人,也会把亲密关系演绎得很虐心。
因为,他们受不了任何的疏远、分离,总是战战兢兢地维持着现有的关系,即使关系本身已经千疮百孔,也不敢去做任何改变。
《消失的爱人》里面的艾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她爱的,并不是尼克,而是这段关系。
她从小被父母塑造成小童星:才华横溢、善良体贴、创意百出、真正的白富美。
人们爱的并不是真实的艾米,而是被塑造出来的那个艾米。
在这种情况下,艾米会得到两种爱:
虚幻的爱
这种虚幻的爱,会慢慢变成自己的人格面具。
别人炙热的爱,但是她却感受不到。
真实的爱
艾米最需要的是被真正地爱,而不是被表演着爱。
艾米会有一个疑问:如果你们发现我不是小说里的那个艾米,你们还会喜欢我吗?如果我不按照你们规定的角色演戏,你们会接受我吗?
所以她遇到了一个不完美的尼克以后,以为他会接受真实的自己,这是她唯一真实的机会。
但婚后,她发现尼克是个loser,她又不能接受一个如此不“完美”的男人,她内心是分裂的:一方面她喜欢完美的面具,另一方面她渴望随心所欲的生活。
可是这两部分如此分裂,尼克却无法帮她整合这两个极端。
她就像是厌倦了虚伪皇宫的公主,和穷小子私奔,可真正和穷小子在一起,她又怀念皇宫的辉煌生活。于是他们争吵,不满,而婚姻变得也千疮百孔,直到尼克出轨。
一般这个时候大家会有三个选择:
一是离婚,
二是解决我们的问题,
三是死死纠缠。
其实艾米选择的就是第三种。
于是,她开始实施报复,玩消失。
然后让老公成为众矢之的,这时自己再回归。因为她明确知道“尼克只要对我不好,就会被全美人民唾弃。”
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大结局,但其实他们的婚姻已经千疮百孔。
其实艾米根本分不清,自己爱的是一个真实的人,还是爱那种感觉?
很多人看完电影,就会问,以艾米的才能,外貌,社会影响,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男人,为什么不离开尼克呢?
是因为她不能相信,这个世界真的会有人接受她。
她冒不起这个险,只有死死抓住手里唯一有的感情,哪怕它只剩下一个躯壳,就像是一头小羊,拼命吮吸已经去世母羊干涸的乳房一样。
我有一个闺蜜,为了强制自己放下前男友。
然后把前男友的备注改成:“他都不爱你了,你还找他干嘛,别太贱了”,可她还是控制不住给他打电话;
后来又改成“他已经很烦你了,你有点儿尊严吧”,还是不行。
最后她直接改成“他已经死了,粉身碎骨了,快关机!”,
更过分的是,她甚至把手机扔到河里,但还是不知不觉来到他家门口……
其实很多时候,你放不下一个人,不是因为那个人无可替代,而是因为,你在那个人身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,一旦分开,就好像自己用时间和青春细心堆砌的城堡轰然倒塌。
那天晚上,她终于熬不下去了,崩溃大哭。
我问:为什么放不下呢?
她说:我是一个特别恋旧的人。
她一直和新欢旧爱们纠缠不清,却迟迟无法做出抉择。
每当有谁提出要断绝关系,她就陷入痛苦、焦虑,用道歉、哀求、讨好等各种方式,拼命把对方留下。
我问她:如果他们离开,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她犹豫了一下,回答说:意味着我被抛弃了,孤零零一个人,好冷。
我:那个孤零零的小孩,是什么样子的?你想对她说些什么?
她沉默良久,冷漠地说道:“一个五岁的小女孩,孤零零地站在火车站,不知道去往哪里?那个时候,好想妈妈可以陪陪我,抱抱我,可是她一次都没有抱过。
整个世界灰蒙蒙的,冰冷刺骨。
其实我特别想要抱抱她,给与她温暖与爱,让她知道她并不是一个人。”
在整个咨询中,她反反复复提到“恐惧”、“害怕”、“孤独”这几个词。
即使在最甜蜜的时候,也在担心着有朝一日稍稍松懈,对方就会离去,留她一个人在绝望之中。
为什么她总是放不下?
其实她是没有没有能力安抚自己受伤的小孩。
然后才在一段又一段关系中,获取安全感。
对于分离恐惧型的人而言,“分不开”并不是因为有多爱,而是无法独自面对内在的恐惧。所以,即使分手也要努力和对方保持联络,不愿意坦然放手。
他们所迷恋的,是“有人陪伴我”的安全感。即使感情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,仍然不敢主动做出改变,因为改变就可能带来“失去”的风险。
不断消耗着自己与对方,难以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。
无论自我中心型、服务导向型还是分离恐惧型的人,都是在挣扎着留住爱的感觉。
也就是说,他们其实并没有活在真实世界中,看到伴侣的真实存在,却对亲密关系成瘾、中毒、欲罢不能。
而让他们放不下的那个人,只是他们想象中的伴侣形象。要么特别完美,要么特别弱小、糟糕、需要照顾,要么直接成为了安全感的载体。
看不见对方,也看不清自己,“爱”就变成了一句空谈。
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?
唯一的路径,在于主动成长,真实地活着。
自我中心型的人,需要学会对他人共情。
把伴侣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看,接纳伴侣的优点和缺点,而不是一味地要求、压榨伴侣。
服务导向型的人,需要学会对自己共情。
尊重自己的感受,允许自己有需求、有负面情绪,不再继续做一个只会付出、不求回报的圣人。
分离恐惧型的人,需要疗愈内心的旧伤,与内在小孩达成和解。
在最害怕、最恐慌的时候,安抚内在小孩:放心吧,你再也不会被抛弃。
改变并不容易,但只要愿意鼓起勇气、走出舒适区,就会渐渐打破亲密关系的僵局,从紧绷、无力的状态,走向真实与放松。
迷恋一种虚幻的感觉时,你会陷入执着、茫然、焦虑和恐慌。
爱一个真实的人时,你却可以体验到情感的温暖流动。